湘人社建函〔2018〕132号
尹峰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双创”保障平台,拥抱“双创”人才回乡创业的建议》收悉。您的建议充分反映当前推动创新创业对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迫切需求,有很强针对性,对我们下一步优化完善政策措施有建设性意义,现针对您的具体建议答复如下:
1、关于政务服务平台保障的问题。目前人社部门已建立各级创业指导中心、创业专家指导服务团和创业项目库及全省公共就业创业信息系统,不断丰富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线上及线下服务平台。经信部门也不断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已建成1个省枢纽服务平台、14个市州综合窗口服务平台和20个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组成的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聚集各类服务机构6311家;重点扶持了一批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仓储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荐了21家公共服务平台入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了266家省级中小微企业核心服务机构。以上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信息咨询、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管理咨询、市场开拓、法律会计等多样化服务。但正如您指出的,我省创业就业政府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完善阶段,涉及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科技支撑、人才交流、专家服务、扶持政策等核心要素信息无法实现充分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关键信息无法充分互通,不能满足信息化高速发展下创业就业劳动者的“菜单式”、“便捷式”、“精准化”的需求。
下一步,我厅将充分利用省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平台机构平台,统筹推进信息互通共享;同时也将积极向省政府反映,建议从省政府层面统一规划布局,整合部门资源、打造“互联网+”信息系统平台,优化公共就业创业政务服务。人社部门也将致力于提升创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业化,加大技术和人员在基层的倾斜力度,让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就业平台建设有根本性的改变。大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推动就业创业服务管理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让服务更主动,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大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化,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手续繁琐、服务粗放等问题,最大程度规范服务行为,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整体效能。
关于金融保障平台的问题。省金融系统积极建立双创项目与金融资本的长效对接机制,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双创企业发展。一是信贷市场上。充分发挥考评奖励和风险补偿引导作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我省的信贷投放,扩大信贷规模。2017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大关,达到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4位。全年新增贷款4317.7亿元,同比多增1007.3亿元。二是资本市场上。2017年我省企业共实现直接融资3444.6亿元。三是保险市场上。主动联系人保资产、人保投控等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和太平资产、平安资产等多家保险投资机构,积极推介我省拟融资重大项目。2017年全省共落地保险资金101.3亿元。全省融资规模中有一部分的资金,通过直接或是间接地方式流向了中小微创新创业型企业。下一步围绕服务双创,我省将重点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以扩规模、优结构为重点推动信贷投放。引导各银行努力增加信贷投放,争取信贷规模和金融创新试点,重点推动法人金融机构提高存贷比。力争有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双创企业、双创项目。二是以推上市、拓渠道为重点抓直接融资。实施“上市重点培养计划”,在全省重点培育50家左右行业龙头企业。总结推广园区上市培育模式,积极发展园区上市公司集群。推动企业到新三板和四板市场挂牌,推动股权、债权等多种直接融资方式,支持更多规范的优质创新创业型企业走上资本市场发展之路。三是以推项目、促落地为重点抓险资入湘。做好保险资金项目的归集、整理工作,推介创新创业型企业的险资运用重点项目。积极推动保险资金发行债权、股权投资计划,并继续加大跟踪服务力度,推动保险资金落地。四是以产业金融、普惠金融为重点推金融改革。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着力建立完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重点改善对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
针对鼓励天使投资问题。为了促进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2017年3月我省出台了《关于促进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规范发展的暂行办法》(湘政金发〔2017〕9号),在全国率先放开了全省范围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备案登记。申请备案机构自资料齐全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283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完成了备案,管理规模754.4亿元,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天使投资基金。2017年,这些机构向我省投资171.0亿元,同比多投145.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创新创业型企业发展。同时,省财政出资设立了“湖南省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和文化创意等领域,对创新创业型企业也是有效的支持。下一步助力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服务双创企业,我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推动我省私募股权投机构数量和管理规模增加,做大我省私募股权投资总量。二是支持湘江基金小镇、长沙高新区麓谷基金广场、常德市柳叶湖基金小镇等基金集聚区发展,吸引更多的机构入驻和资金集聚。三是建立股权投资基金与双创项目的对接机制,通过专场路演、专场对接活动等积极引导我省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省内双创企业。四是选择十个左右的县市区,开展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试点,以湖南股交所为抓手,为县域内包括双创企业在内的企业开展资本市场培训、路演、融资对接,支持县域双创企业发展。
3、关于科研保障平台的问题。一是积极支持高校及科研机构是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目前我省已在高校建立4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已在高校建立湖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南大学科技园、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等5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1家,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高校5家;组建了湖南大学书院九号众创空间、湖南师范大学桃子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高校众创空间;全省认定了102家省级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并推荐长沙麓谷科技孵化器等12家基地入选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多渠道支持高校及科研机构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二是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共赢。我省出台了《关于深化普通高校校地校企合作的意见》,支持高校与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联合建设了38个“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类的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57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推动高校和企业深化合作。三是专项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出台《湖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湘政办发〔2017〕18号),强化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加强产学研协同、省市县联动、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搭建符合创新规律和市场机制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2017年起我省在长沙高新区,推进潇湘科技要素交易大市场建设,推进科技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强化技术、资本和人才等要素的有效供给与深度融合,预计将于2018年上半年挂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我省发展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推进高校院所、高新园区等建设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二是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积极培育中南大学科技园、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等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新增一批省级大学科技园,推进高校科技成果加快就近转化与产业化。
4、关于人才保障平台的问题。为吸引人才来湘返乡创业,2017年12月我省下发了《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的通知》(湘办发〔2017〕42号),明确支持特色优势产业、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放开人才社保、购房等20条引才激励措施。核心包括支持人才发展的“十大支持”政策:一是支持各类引才聚才用才主体汇集人才,如支持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发展,支持企业引进培育高素质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建设“双一流”,支持科教(学术)组织、协会、团体来湘发展;二是支持几类重点人才队伍发展,如支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发展,支持科技人才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科研院所改制,支持海外归国人员、外国专家来湘发展,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扶贫、扶智、扶业;三是支持各类优秀人才成名成家,按规定开展芙蓉人才奖评选表彰。以及放开人才创新创业束缚“十大放开”政策,重点是从事业单位人才编制使用,事业单位人才收入分配,人才职称评审,人才股权激励,人才居留、落户门槛,人才社保、购房,人才子女就学条件,人才共享使用科研设施和仪器,柔性引才用才条件,基层录用工作人员招收条件、岗位、比例等十个方面系统性简政放权。这些政策含金量很高,例如支持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发展,对于在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域给予顶尖人才创新团队最高1亿元,杰出人才创新团队最高3000万元支持,对于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团队)创业的企业实验室和生产线最高补贴500万;优先青年创业人才给予每人10万元资助、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给予50万元资助;在生活上适当放开人才购房限制,探索购房补贴,建立社会公认度高的中小学定点吸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制度等。下一步人社部门将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抓好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的落实。但湖南省作为内陆省份,在人才引进广度和力度上较发达地区仍有有一定差距。下一步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也将不断创造条件,优化创业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政策措施。
海立方
2018年6月13日
联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处
联系电话:0731-84900082